今天,看到儿子写的一篇作文《我的爷爷》,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阀门,将我拉进时间的漩涡,恍然间,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年幼时光。
从小我就非常羡慕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,因为他们每次在被父母揍时,通常都会有个爷爷或奶奶横在爸妈身前,总能令他们在身陷囹圄之时,得以化险为夷。
唯独我连自己爷爷奶奶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,因为爷爷奶奶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,所以,我碰到这种挨揍的情况基本就没什么指望了。
由于我自幼生性好动,闯祸天赋过人,因此,哪怕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“竹笋炒肉”这样的“硬菜”,对我来说,那都是家常便饭,尽管我不怎么爱吃,但又不得不吃。
“三天不打,上房揭瓦”这句话,对于童年的我来说,一点都不夸张。下水抓鱼虾、上树端鸟窝、偷偷去河边游泳、没事干就捅捅马蜂窝……反正怎么刺激就怎么玩,就算被马蜂蜇了之后肿成了猪头,回到家还是免不了要被我爸一顿家法伺候。
在我印象中,因游泳被揍的次数是最多的,大人们都无法容忍小孩子玩水,因为一到夏天,就经常能听到其他地方有小孩玩水溺亡的消息传来。游泳这项活动,无疑是在触碰着父母那条敏感而紧绷的神经。
可那时,都还是糊涂虫的我们,哪里管得了这些啊!既然劝说无效,爸妈就会像俄罗斯揍乌克兰那样,采取武力解决问题。
每当我知道自己要挨揍时,要么站着硬扛,要么三十六计“跑”为上策。其实,最初我更倾向于后者,但是,正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,该抽在屁股上的竹条条,那是一下都不会少,反而还会变本加厉。
因此,被爸妈揍多了,我也就悟出一个真理,与其反抗挣扎,不如站稳挨打。后来我才知道有句老话早就这样说过:有错就要认,挨打要站稳。因此,我还为自己的高觉悟而得意了很久。
我妈比较少揍我,除非真把她惹毛了才会动手,她喜欢用高梁扫把作为武器,力道比较柔和,犹如隔靴搔痒,打在身上基本不留痕迹。
挨我爸的揍还是要更多一些,细竹条就是他的兵器,他下手的力道不算重,但“挥鞭”技巧算是一流,基本是鞭过之处必留血痕,不过,稳定度方面还是差点意思,也就是前面几下有些让人难以忍受,后面就有些敷衍了事了。
我爸性格属“慢热型”,轻易不上火,只要一上火就得抄家伙。他有个习惯,用现在的话来说叫“非常有仪式感”。
每当他想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时候,他就会先拿把菜刀,一脸平静地走进屋后的竹林里,“咔咔咔”地一阵砍,一根细长又秀气的竹条出现在他手上,把它剁成适当的长度,再将它削得光溜溜的,十分好看。削好之后,最后还要拿在手上挥两下试试上手效果。
通常一根竹条用不到两次,因为每次“伺候”完我之后,我都会趁他不在的时候,把它塞进灶堂当柴烧掉。等他下次再“伺候”我的时候,有时会因找不到那根竹条让我暂时“躲过一劫”。他会对我说道:“我累了,不想动,今天这顿就存到下回一起吃吧!”
随着年龄渐长,挨揍的频次也逐渐变少,但我开始变得有些叛逆了。
记得是在我十二岁那年的暑假,上午的太阳快把大地烤化了,我又和几个小伙伴们偷偷地去了附近的河里游泳,直到快中午的时候才回来,头发都没干的我被我爸逮了个正着。很久没挨揍的我再次被我爸教育了之后,我便有产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。
在我爸用竹条抽我屁股的时候,可能是他太久没动手了,手有些生了,也可能是我太久没挨揍了,屁股上的茧都退了,反正是异常的疼。我本能地夺过他手中的竹条将它折断扔在了地上,然后大声对他吼道。“一天到晚就知道打!我真是受够你了,我再也不想在这个家呆下去了,我要离开这个家。”
我妈在一旁劝着我也劝着我爸,我家的小白(我家养的一只大白狗)也用鼻子蹭着我的腿,似乎也在劝着我,我当时被愤怒冲昏了头,我妈说什么我一句都没听进。
第一次看到我如此强硬,我爸当时也蒙了:“你翅膀还长硬了是不是?你走!你赶快走!你这样的孩子我不要也罢!”
本来是想借离家出走来试试我爸的反应,没想到竟换来他那样扎心的回复,我顿时眼泪夺眶而出,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家门,任凭我妈在身后如何呼喊劝阻,我都不为所动。
我向前飞奔着,很快就将我妈甩得不见人影了,但我家小白还是跟了上来,那只白狗是我童年时光最好的玩伴,它是在我四岁那年,小姨送给我的礼物,从我四岁那年开始就一直陪伴着我长大,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会跟着。
可是当我真的离家之后,却发现自己无处可去,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,于是我跑向了离家不远的后山,因为在那里埋葬着我很早就去世的爷爷奶奶。
我在爷爷奶奶的坟前的草皮上坐了下来,看着墓碑上他们的名字,我向他们哭诉道:“你们为什么要去世得那么早,害我生下来就没有爷爷奶奶,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爷爷奶奶疼,唯独我没有,我好想有个爷爷奶奶护着我……”
说着说着我更加泪如泉涌,我感觉自己就是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,我感觉自己就是这个世上最孤独可怜的孩子。于是,越想越伤心,我甚至想到了死。我心想,如果自己死了,爸妈会为我而伤心吗?
但我却没有死的勇气,也许是经历了多年的棍棒教育,早已练就了过人的抗挫能力,似乎还真找不到一个充分的理由去死。小白在一旁用爪子搭了搭我的脚,似乎是在安慰我。
盛夏的天气,酷暑难耐,我就这样任凭太阳的暴晒。哭着哭着我有些累了,口也非常渴,我感觉自己已经挤不出一滴眼泪了。我开始听到自己的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,抬头一看,太阳已挂在了正头顶上,通常这个时候我妈都会叫我吃饭。
此时,心中竟出现这样一个声音:“早知道如此,应该吃了午饭再离家出走。”我开始为自己午餐的着落而感到担忧。
随着越来越强烈的饥饿感和盛夏阳光的炙烤,我感觉自己有些扛不住了,小白也伸着舌头不停地喘着气,我不由自主地向家的方向靠近着。
我怕被我爸看到我没骨气的样子,但同时又希望我妈能够快点发现我,好把我赶快领回家去,不然我就要晕倒在这里了,我躲在草丛中探出脑袋,向着家的方向张望着。
果然,有妈的孩子像块宝,我妈没让我失望。只是没想到她竟然从我身后冒了出来,吓我一大跳。
“年龄不大,脾气倒不小!我找遍附近的山坡都看到你!你这野孩子刚躲哪儿去了?这么大的太阳,你也不怕热死在外面。”我妈气喘吁吁地,脸上挂着麦粒大的汗珠,用责怪又心疼的语气骂道。
“就算你爸不打你我也要打你,每天不知道为你操了多少心,都说过多少次了,叫你不要玩水你就是不听,你知不知道前两天隔壁村里又淹死了个小孩儿?你还傻里傻气地要离家出走!赶紧跟我回去!”还没等我反应过来,她说着就冲上前来用她老虎钳般的手,将我的手腕死死夹住,把我一个劲地往回拽,就像是在拽一头倔强的小牛犊。
那一刻,我再次被眼泪模糊了双眼,哽咽着说不出话来,但为了表现出我的硬气,我还是象征性地挣扎了几下。最终,我像一头温顺的小绵羊一样,就这样被我妈拽回了家,小白一蹦一跳地跟在我们身后,似乎特别高兴。
回到家中,我爸已经做好了饭菜,桌上摆的都是我爱吃的菜。我妈一把将我按在椅子上,说:“赶紧吃饭!”尽管那一刻我好想趴在桌子上“埋头苦干”,但为了表现出我的硬气,我还是强忍着饥饿没有动。
“怎么?还要人喂给你吃啊?”没想到我爸也发声了,不知道他这算不算是在向我服软呢?但我没有理他,我要表现出自己的硬气。
终于,还是我妈出手了,她将一满碗米饭和筷子塞到我手上,喊道:“别磨蹭了,赶紧吃,吃完我还要洗碗呢!”
既然台阶都已经给到这个份上了,我也只能就坡下驴了,我很勉强地用筷子,一点点慢慢地将米饭往嘴里挑着,尽管非常饿,但我没有狼吞虎咽,因为我要表现出自己最后一丝硬气……
就这样,第一次离家出走,就以如此的方式告终,在我印象中,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挨揍。
多年后的今天,虽然棍棒教育早已不被人们所提倡,但对于我们那代人来说,不论是与非,那都是我童年的一部分。每每忆起那些挨揍的时光,我总能从中读到爸妈对我满满的爱意。
我突然发现,这世间有一种另类的幸福,那就是父母的打骂!